新闻资讯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简报(节选)

时间:2017-07-19
浏览:5436

一、地 方 动 态

1、各地认真贯彻部分省份地名普查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验收工作。

5月下旬以来,各地认真贯彻部分省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座谈会和宫蒲光副部长讲话精神,加快普查验收工作步伐。

云南及时向市州传达会议精神,召开验收工作座谈会,针对成果表审核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及时增加5名省级专家,抽调系统内精干力量,充实7名省普查办人员,坚决打好普查验收攻坚战。

河南开展普查复验对口帮扶,抽调在省级验收中质量较好的商丘、周口、驻马店3个省辖市骨干组成3个小组,对技术力量较弱的3个市进行帮扶,并成立督办小组对2个市进行重点督办。

甘肃全面开展普查实地验收工作,在初验、复验基础上,派出两路工作组对全省14个市(州)、27个县(市、区)地名普查成果进行实地复核。

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地名普查第11次推进会,安排部署验收冲刺阶段工作。

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分别召开会议推进地名普查验收工作。

2、多地召开标准地名词典编纂培训会议。

河北、四川、安徽等省召开标准地名词典编纂工作培训会议,就标准地名词典编纂资料准备、步骤方法、后期处理、审查与报送等问题进行讲解,河北省还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市民政工作年度考核目标。

3、湖北省政府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地名普查专项督查。

6月23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项督查的通知》。通知指出,为确保按时完成普查任务,省政府近期组成政府和部门领导、技术专家等人员参加的5个督查组,由省政府政务督查室、民政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住建厅领导分别带队,开展专项督查。督查工作分各市(州)和各县(市、区)两个层次进行,督查对象为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通知还分别明确了对市级、县级督查的7个方面和10个方面内容。

4、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大力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语地名通译。

针对全州75%以上地名为少数民族语地名实际,充分发挥懂少数民族语言、历史和地名译写的专家作用,严把普查人员培训、民族语地名通译、质量督促检查等环节。目前已完成7529条地名傣文标注工作,在城市主要道路设立地方特色道路标志牌(碑)112座,全州 2450个村寨、807个寺塔和所有街道路牌(碑)和乡村地名标志均实现傣汉两种文字书写,民族特色更加浓郁鲜亮。

二、典 型 做 法

1、重庆市地名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一是科学谋划多方联动,建立可持续保障体系。健全组织保障、素质保障、硬件保障、效率保障,全市共借用、招聘普查人员1.2万余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120余名,协调办公室90余间;市、区县、镇街三级召开培训会、现场会1300余场,印发专题培训资料5万余套。

二是规范作业多管齐下,打造标准化地名信息。全市共普查地名397031条,出动无人机500余架次,编绘工作图5627幅,审核空间信息7203条;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市政等8个部门,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相关地名命名更命定名,切实解决困扰多年的命名滞后、“大、洋、怪、重”等老大难问题。

三是质控管理多措并举,严把地名普查质量关。组建督查组,分7批次深入38个区县、130个乡镇(街)、280个村组(社),采取“一看、二核、三问”的方式实地督促;按照“技防+物防+人防”要求,设立41间专用保密室。

四是创新应用多位一体,构筑地名服务大格局。在万州、潼南等地与相邻省及区县交界处设置大型边界地名标志物7座、边界地名文化墙(碑、雕塑)30块。出版《街巷渝中》《三峡方舆考》等系列地名文化丛书,拍摄《七桥烟雨话板桥》《千年磁器口》等地名文化微电影。日前,召开地名普查成果创新应用推进会,研究推进地名文化挖掘、成果创新应用工作。

2、江苏省采取“六项举措”全力做好普查验收工作。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地名普查成果表和数据库两项工作质量,强化对地名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内容审核。

二是举办地名普查业务培训,对全省150余名业务骨干进行专题授课。

三是电话约谈和实地督查相结合,分管厅领导与进度滞后地区的民政局分管领导进行电话约谈,分组对各市普查工作进行两轮实地督查。

四是召开省级检查验收现场会,制定省级检查验收实施方案,明确省级检查验收的验收内容、验收程序、验收方式、验收要求。

五是组织交叉检查,组织60余人分4个组,对13个市开展交叉检查,现场打分。六是集中开展整改,印发《地名普查成果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等文件,明确整改要求。部分地区采取集中办公方式,将各县(市、区)人员集中至市局封闭办公,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来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